第1341章 令人纠结的机会(2/3)
了不小的轰动。
人们震惊之余,还有一个共同的问题,科技院以后还会不会继续遴选官员?
以后科技院以后还会遴选官员,那么他们就必须更加重视对科学的学习。
不过,要说引起轰动最大的地方还是国子监。
之前房遗爱就跟贺兰敏之透露过设立科技院的事,贺兰敏之回去也没少宣扬,也引起了不少学子议论,也有不少学子将信将疑。
如今朝廷通过大朝会确定了此事,官报上更是刊载了报名和遴选的时日,设立科技院遴选官员一事已经是板上钉钉。
国子监的学子们几乎全程听了房遗爱的讲学,对于科学讨论的也最多。
虽然科技院的遴选是面向整个大唐,但是毫无疑问,国子监学子们的机会最大。
不过,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的问题是要不要参加科技院的考核!
国子监学子们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些是勋贵子弟,他们虽然进入国子监学习,却大多会通过门荫入仕。
除了勋贵子弟外,还有世家子弟和才华出众的寒门子弟,他们大多需要通过科举入仕。
当然了,科举考试也并不公平。
因为大唐的科举考试并不糊名,确切的说只有武则天时期实行过糊名的制度,后来又被废止了。
考官在审卷的时候能看到考生的名字,能公平才怪呢!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投行卷的规矩,有才学的学子会向高官投行卷,以期得到赏识,从而在科举中脱颖而出。
说白了,在科举考试之前,基本上都已经内定了,所谓的科举考试也不过是走过场而已。
即便如此,大唐的科举考试也是一大进步,至少有了考试的存在,不会出现太离谱的事,毕竟大家都是要脸面的。
能进入国子监的人身份都不差,他们也都抱着入仕做官的梦想来到了国子监。
有的学子对于入仕做官信心满满,有的学子信心不满,甚至对有的学子来说希望渺茫。
科技院的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