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张俊:我真是太难了!(2/3)
什么多种了那么多的甘蔗,糖的产量却只增加了那么一点儿?那肯定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呗?正是抱着这样一个想法,赵鼎主完了之后,他才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而且从刚才奏对的情况来看,他基本上已经成功了。官家明显对糖很感兴趣。当然了,这几乎是注定的。这个年代,谁能对糖不感兴趣呢?可是,他没想到官家没有跟他掰扯把几十万人弄过去种甘蔗,到底能多出来多少糖,反而问他需要多少人去镇守这么多的移民。一听到这个问题,陈中完全麻了。这问题压根儿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再说了,就算他考虑了,他也想不明白。但官家问了问题,他又不能不答。正在为难之时,他发现秦桧不停的在给他使眼色。顺着秦桧的眼神一瞅,他一下子就明白了什么意思。于是,他便拱手回道:“官家,臣乃言官,对于军事问题确实不是太懂。臣建议,不如问问张俊大人的意见,官家以为如何?”见陈中把张浚给推子出来,刘禅便看向了他。“紫英啊,既然陈卿推荐了你,那你就和朕说说吧。如果把安南和蒲甘的百姓都迁到雷州、琼州等地的话,需要多少大军镇守?”张俊完全没想到陈中会在这个时候把他给推出来,但他也知道陈中这么做,是因为秦桧的授意。此时张俊暗暗叫苦的同时,还忍不住大骂陈中愚蠢,这么容易就被官家带偏了思路。不同的地形下,相应的人口需要的驻军,在略懂军事的人眼里都是一目了然的事情,这种事情造假的余地非常小。陈中最正确的作法是压根不接这个话题,只一个劲强调制糖的巨大收益。可这个混蛋非但接下了这个问题,还把问题抛给了自己。这特么的不是让自己一屁股坐在了萝卜上吗?想到这里,他强忍抽这个猪队友一顿的冲动,出列说道:“回官家,雷州、琼州皆瘴疠之地,自苏轼苏文忠(苏轼,谥“文忠”)之后才有了第一个举人,可见当地生存环境之恶劣。如果把安南和蒲甘的百姓迁往那里的话,起初几年必有叛乱。而且,雷州、琼州皆在大海之滨,不时有海盗出没。因此,如果真要把这两地的百姓全部迁到这两个地方的话,非五万大军不可保其安稳。”这俊所说的数字其实已经非常的保守,那两个地方并没有多大,如果真把一百多万人迁过去,居住的密度必然很大。而且那两个地方除了个别大城之外,其他地方基本都还在未开发的状态。真把人迁过去之后,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