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让你们“见证”一下!(2/4)
卧槽!这年轻人!
报告会结束得非常顺利。
卢薇第一次以面对面的方式,给诸多学者讲解了《敏感度猜想》,并且介绍了自己创立的“矩阵追踪工具”:
一种基于柯西交错定理的全新数学工具,能高效且简洁的,对复杂模型和N维空间(数学概念)进行快速规律获取。
这一工具如果得到广泛应用,未来则可能会改名叫“卢·追踪矩阵”。
整个过程流畅而清晰,即便翟达也听得津津有味。
如果非要挑一个缺点,就是面无表情且音色冷淡,仿佛映照皎月的潭水般,不见波澜。
和刚才火力溢出的样子,完全大反差。
四十五分钟的报告时间,卢薇甚至没有用完,提前十分钟就完成了所有讲解。
无数热烈的掌声中,卢薇鞠躬谢幕,走下了讲台。
报告会的主体就算全部结束了,进入了社交时间,学生们开始三三两两散场,小部分数学专业的人比较识货,会去找应邀来的大佬攀谈,当然更多的还是数学学者们自己的交流。
只是最重要的主角,却已经拉着翟达的手准备离开了。
哈工大数学系的教授们也没拦着,他们很清楚卢薇的性格,更何况科研领域一般都是老了才玩社交,年轻的天才只需要不断攻克难题就行了。
结果二人在侧门口,却被人拦住,一个白人男性一个箭步凑了上来,用流利的中文说道:
“卢小姐,我来自MIT,您有没有兴趣考虑出国深造,我们可以”
话还没说完,卢薇已经目不斜视的“路过”了。
“没兴趣。”
那人一滞,连忙补充道:“包括翟同学,我们愿意为二位提供全额奖学金”
被拉着的翟达也“路过”了,他就礼貌多了,至少脸上带着笑意。
“不缺钱。”
然后二人就消失了,只留下那人发愣。
这个年代,围猎中国天才是常规操作,尽一切可能将他们送去出且留在自己国家,是全球每一所高校都在努力的事情。
当然也有可能是“物理”上的留下来。
国内许多高校也很用心,认为出国比例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