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奇书小说> 其他类型> 你一个首富,亲自给顾客开车门?> 第374章 我现在又欠上一屁股车了?(1/4)

第374章 我现在又欠上一屁股车了?(1/4)

    此时的韩乐阳,正在苏白的办公室里各种慷慨激昂,各种信心暴增。



    “苏总,我觉得我们的目标还是定低了,忽略了油车车主们的接受速度...”



    “我们的目标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国内,应该放眼全世界,争取年销量超千万,干掉丰田...”



    值得一提的是,大米汽车的销量,并不是单一车型,而是全品类加起来的总销量。



    毕竟大米汽车不仅有六款车型,还有两百多项选配。



    新车的阵容和数量堪比国际一线车企,如果用全品类和人家的单一车型销量对比,自然有点仗势欺人。



    要比,咱就比品牌。



    而纵观全球车企,品牌年销量第一的记录在谁手里握着呢。



    没错,是小日子的丰田。



    不得不说,小日子虽然这一波梭哈氢能源输的一败涂地,在固态电池上还被苏白狠狠阴了一波。



    但小日子在造车行业上,却极其的好运。



    原本二战后起势的小日子车企,靠着差异化市场策略,避开了欧美的大型车,专注研发轻型车和微型车,很快就占领了本土市场。



    当初熊猫汽车也正是采用的这条策略,才在国内站稳了脚跟。



    不同的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小日子却迎来了一波泼天的富贵。



    当时正值石油危机,欧美国家陷入经济危机失业率狂增的同时,油价狂飙,在这个时候传统的欧美大油耗肌肉车,显然就成了鸡肋。



    而这个时候,小日子瞄准了机会,迅速开发出了比欧美车型油耗低百分之40的卡罗拉系列,凭借着超低的油耗迅速打开了欧美市场。



    但在北美一地,丰田的销量就从70年代初的20万辆,飙升至80年的180万辆。



    同样的情况在08年经济危机时期也发生过,丰田通过CC21成本控制计划,削减了百分之三十的零件成本,不仅销量不减反增,利润率还提高到了百分之八,而同期的通用汽车,却亏损了400亿刀。



    两次经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