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夏季如何养生整年都不会生病(4/6)
一)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 最佳运动时间:早晨(日出后)或傍晚(日落前),此时气温较低,避免在正午10点至下午4点高温时段运动;
- 适宜运动地点: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如公园、树荫下,避免在阳光下暴晒或封闭环境中运动。
(二)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
夏季运动应以“轻缓”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如长跑、高强度健身),以免大量出汗导致阳气外泄。
- 推荐运动:
- 散步:每天散步30-60分钟,可促进气血循环,缓解压力;
- 太极拳、八段锦:这类运动动作柔和,能调节呼吸,增强脾胃功能,符合夏季养阳的原则;
- 游泳:水中温度较低,可避免过热,同时全身运动能增强体质,但需注意水温不宜过低(避免寒湿入侵),游泳时间不宜过长(每次30分钟左右)。
(三)运动后的注意事项
- 及时补水:运动后不宜立即大量饮水,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
- 避免贪凉:运动后出汗较多,不可立即吹空调、洗冷水澡,以免寒湿侵袭;应先擦干汗水,休息15-30分钟后再洗澡,水温以接近体温为宜;
- 补充能量:运动后可适当食用清淡食物(如粥、水果),补充消耗的能量,避免空腹。
四、调畅情志:静心养神,顺应“夏长”
夏季阳气旺盛,人的情绪也易随阳气升发而变得急躁,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夏季情志不调易影响心脏功能,进而导致秋季发病。因此,调畅情志是夏季养生的重要环节。
(一)静心安神,避免急躁
夏季应保持心情平和,避免大喜大悲、暴怒急躁。可通过以下方式静心:
- 冥想或深呼吸:每天早晚各抽出10分钟,静坐冥想,专注于呼吸,缓解焦虑情绪;
- 培养兴趣爱好:如养花、下棋、读书等,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态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