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什么叫食疗养生?(4/7)
调和五味:平衡的饮食美学
食物的味道(酸、苦、甘、辛、咸)对应着不同的脏腑(肝、心、脾、肺、肾)和生理作用。
酸味(入肝):收敛固涩(如乌梅、山楂、醋),过食则筋急。
苦味(入心):清热泻火、燥湿坚阴(如苦瓜、莲子心、绿茶),过食则伤胃气。
甘味(入脾):补益和中、缓急止痛(如大枣、山药、蜂蜜、谷物),过食则壅滞碍脾生湿(如肥胖、痰多)。
辛味(入肺):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如生姜、葱、蒜、花椒、薄荷),过食则耗气伤津。
咸味(入肾):软坚散结、泻下(如海带、紫菜、盐),过食则伤血脉、升高血压。
食疗强调五味调和,不可偏嗜。《内经》言:“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日常饮食应均衡搭配,使各味各归其经,协同作用。
4. 注重脾胃:后天之本的养护
中医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任何食疗方案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强健的脾胃功能。
食疗养生特别强调: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饥饱适度,避免暴饮暴食。
烹饪得法:多采用蒸、煮、炖、焖等温和方式,少用煎炸、烧烤等易生燥热的烹饪法。粥、汤、羹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易于消化吸收,尤其适合脾胃虚弱者。
顾护胃气: 避免过度食用生冷寒凉(伤脾阳)、粘腻难化(增加负担)、辛辣刺激(灼伤胃阴)的食物。即使在食用寒凉食物清热时,也可佐以少量姜片或选择温性烹饪方式(如绿豆汤加陈皮)来保护脾胃。
四、走进生活:食疗养生的日常实践画卷
理论需落地生根。以下场景展现了食疗如何融入日常:
办公室的温润守护: 面对电脑屏幕,眼干涩疲劳?一杯枸杞菊花茶(枸杞滋肝肾明目,菊花清肝火散风热)是温和的慰藉。加班熬夜后感到虚火上炎、口舌干燥?一碗银耳莲子百合羹(滋阴润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