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对峙(2/5)
在第一道防线击溃周军的部分军队后,周军收拢溃兵的时间比李子强预计的要晚了半天,这样一耽搁下来,周军主力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再次开拔。
等消灭了周军派出的一支百人马队后,周军的先导部队不再敢前出太远,只与本部人马保持五里左右的距离。
这时,地雷的阻敌效能发挥出来了。为了既不给周军太大的压力,又能迟滞周军的行动,每隔上三里地左右,李子强就安排埋设数颗地雷。最初的一两天,周军被这战术拖得极为疲惫。大军开拔是一件很繁琐的大事,走走停停是大忌,前两天周军走上了不到二十里地。
周军的领兵将领也是很有学习能力的,经过最初两天的教训后,周军并没有急于行军。种种迹象表明,唐军的火器虽然犀利,数量却不多,估计是生产极为不易。
所以周军停下后,一方面想办法清除路途中的地雷,一方面急调后续的人马跟上,还调更多的重型大炮。这些攻城大炮能在将几十斤重的大石块发射到300步以外。
上次被埋伏后,周军做了仔细的分析,那些从空中飞来的火器,射程大概是400步左右。只要这边有足够数量的大炮,就能破了这唐军的火器阵。
周军的计划就是,以数量压垮唐军为数不多的火器军队,一举拿下潭州。
所以,经过五天的走走停停,到达李子强设定的第二道战线时,双方都默契地停止了大部队的行动,只让少量的侦骑在外围游荡。
李子强选定的这片战场,地势较为开阔,适合数万人的会战。李子强将营地设置在一道并不高的丘陵上。正面对着宽度约三千米的开阔地,左边是一条宽约百米的陵水支流,现在是多雨季节,水流量大且急,没有渡河工具是无法渡河的,这是对营地左翼最好的保护。
营地的右侧也是一道缓坡,延伸一公里后是一座不高的光秃秃的石头山,这山上不易展开兵力。所以周军的大部想要到达潭州,除非跨过营地的那座丘陵,否则只能绕路。
绕路也没有那么简单,潭州外围大大小小的河流有十数条,极不易大军通行。另外,如果来一场大雨,那些河流就会是一片泽国,几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