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一千年前的成都平原(2/3)
田埂上,几个农人正弯腰劳作,头戴竹笠,裤腿卷到膝盖,露出晒得黝黑的小腿。
“韩大哥,看那边,”唐怜儿指着远处一片特别茂盛的稻田,“那是用了'区田法'种植的,听说蜀地农人将田地分成小格,精耕细作,产量比寻常方法高出许多。"
韩牧顺着他的指向望去,果然看见那片稻田被分成整齐的小方块,每个方块里的秧苗都格外挺拔。
“难怪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这般精细的农事,就是在江南也不多见。”
正说话间,一阵清脆的铃声从后方传来。
两人回头,看见一队商旅正缓缓行来,领头的骡子脖子上挂着铜铃,后面跟着十几匹驮着货物的马匹,商队中有人唱着蜀地特有的山歌,曲调悠扬,在平原上传得很远。
“韩大哥,这是往成都府贩茶的商队,”唐怜儿低声道。
韩牧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哦,你对茶也这般了解?”
唐怜儿笑了笑:“在蜀地行走,怎能不识得这些,我猜,那些茶贩带的应该是上等的蒙顶茶。”
商队从他们身旁经过,空气中顿时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茶香。唐怜儿深深吸了一口气,陶醉在这清新的气息中。
两人继续前行,官道也渐渐宽阔起来。
路边开始出现零散的茶肆和酒旗,有卖凉茶的老人,也有挑着担子叫卖“三大炮”的小贩。那是一种蜀地特有的糯米点心,因制作时发出“砰、砰、砰”三声响而得名。
“歇歇脚吧。”韩牧在一处茶棚前勒住马。茶棚里已经坐了几个行商打扮的人,正高声谈论着今年的丝绸价格。
唐怜儿要了一碗冰粉,透明的凉粉上浇着红糖汁,撒了些芝麻和花生碎。她小口啜饮着,眼睛却一直观察着四周。
韩牧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茶棚里的其他人,只见几个文人打扮的人却佩戴者武器,唐怜儿给韩牧解释读书人习武在蜀地很常见,自靖康之变后,蜀人尚武之风更盛。
成都城外三十里处,一处簇桥市集比想象的还要热闹,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悬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