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新生活(1/3)
自打席卷容宝斋以后,丝毫也不知自己给两位主任添了多少堵的宁卫民,开始了新的生活。首先,为了妥善安置弄到手的宝贝。他马上大刀阔斧开始实施清仓处理。亲手做的那几个鱼缸,除了一个送给了隔壁的米家姐儿俩以外。其他的全和那些新孵化的两窝小鱼儿一起,以一百二十元的挥泪价儿甩给了古四儿。但这笔钱,宁卫民也没能踏实揣进兜里去。除了请老爷子前门楼子底下又吃了一顿“老郑兴”,王府井的“清华园”洗了几回盆塘。又买了点“五芳斋”流油的大包子、南味儿熏鱼,以及“全素刘”的素什锦、素鸡以外。剩下的钱,他全都用来换了三个大樟木箱子,以作为这些名家名作的临时居所。至于那些用于给鱼缸加温的大灯泡子,倒是真的发挥余热,管了大用了。宁卫民用来把屋里里里外外,犄角旮旯都烤了一遍。青苔没了,蘑菇也去了,总算成功去潮除湿。于此同时,他每天也没忘了按照师父的吩咐趟鬼市继续淘宝。他买东西完全是按照老爷子教的“打炮锤”的法子。这摊看看,那摊看看,以“多选择,勤跑道,少出钱,买精货,少买货”为目标。非遇极可注目的货物,绝不留连,绝不徐徐讲价。只给“一口价”,回头便走,诀窍是以多为胜。只可惜有些事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在买东西的过程里,宁卫民就明显感到了自己专业知识上的匮乏。俩礼拜,他花了一百多,居然全教学费了。除了一个眼下还不怎么值钱的紫檀木雕笔筒儿,换来的全是“假大名头”。只要是瓷器,几乎都是民国仿,就没有一样东西是对的。那肯定是没少挨老爷子挤兑啊。说真的,宁卫民都有点丧失信心了。他觉得自己在这年头都买不着真玩意,实在背得有点忒厉害了。至于老爷子所说的“不冤不乐”,他是真没有体会到。虽然明知道多年后,这些失败兴许真会变成连他自己都不介意的笑话。但那还需要修炼,是一种时间带来的境界。好在吃一堑长一智这话不假,知识方面他确实有所长进。所犯过的错误,正因为自己肉疼,他基本上都记住了。老爷子呢,见他知道了厉害,也不再逗他玩了。一天晚上,给他找来了一本《古玩指南》一本《古董辨疑》,让他对照着实物看,当入门参考书。这两本书那可真是好啊,因为都是萃珍斋的东家,民国收藏大家赵汝珍写的啊。其中一本介绍了各门类文物的鉴赏以及相关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