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奇书小说> 其他类型> 国潮1980> 第八十五章 第一人(1/3)

第八十五章 第一人(1/3)

    1980年10月7日,一篇不足百字的消息《本市第一家个体经营的悦宾饭馆今天开业》在京城晚报头版出现。记者描述了这家位于“翠花胡同”只有二十五平方米的空间,四张圆桌,十六把长凳的小饭馆。在9月30日开门营业第一天,等在门外的顾客就排到胡同口,一天接待了不下二百个客人的热闹情景。第二天,京城晚报在头版又刊登了一篇新闻特写——《“尝尝看”笑语满堂》。记者以亲历其中的真实感受,对悦宾饭馆的经营情况进行了更为细致地描写。晚报同时配发言论《尝尝看,好!》。就这两篇连续报道,一下子在京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京城第一家私营饭馆开张的消息,就如同在一潭死水中投入一颗巨石,引发了中外记者和京城百姓的持续关注。外国人甚至把这件事定义为改革中的标志性事件。这不但让悦宾饭馆从此声名大振,四方的顾客慕名而来。还有不少人从此受到启发和触动,不断加入到兴办私营饭馆的行列中。据京城工商部门的数据显示,从1980年到1983年间,京城的饭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上万家。而悦宾饭馆的老板的郭培基、刘桂仙夫妇俩,不但从此彻底解决了家里两个儿子返城回来找不着工作的问题。也幸运地成为了被七十七个外国媒体轮流报道过,被市长接见过的改革典型。而且率先成为京城那少数先富起来的人。那么这家饭馆的买卖,当时火到什么程度呢?许多年之后,已然年迈的饭馆老板刘桂仙在上电视节目时,是这么回忆的。她说自己第一天亲眼目睹买了四只鸭子三十六块钱的本儿,是怎么变成了八十多块钱的。净赚四十多块啊,几乎让她一宿就没睡好。第二天,她就又去买了七只鸭子。此后,每日进货的数量只多不少。而且这外国人也好个新鲜劲儿。她的小饭馆经过外国记者采访,很快就有外国人来订餐,还要每人十块钱标准的桌席。可当年的物价是个什么样啊?。哪怕大虾、鳝鱼、王八,全挑好的上,也达不到一半的成本啊。特别是对于一家四口用自己的房子开的小饭馆来说,既没有人工成本也没有房租成本。那这利润是多是少,就请各位自己掂量吧。这就是先吃螃蟹的好处,这就是顶上了“第一”桂冠的红利啊。于此同理,宁卫民这小子除了脑子活、胆子大、敢想敢干以外,他还有充分的商业经验和超前的见识。在这样一个社会刚刚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