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也不是所有订单都能接(3/4)
进度严重延期,那不是砸咱们自己的招牌么……”实际上,常浩南当初坚持和斯奈克玛签联合研发性质的合同,为此还放弃了一笔不小的预付款,确实有在未来留一手牌遏制印度的打算。但当时他想的是掐死阵风日后出口南亚的可能。天地良心,万万没料到中间还会有LCA插这么一档子事情。“那……应该也不至于吧?”丁高恒觉得常浩南的担忧有点夸张:“一般来说,如果发动机本身没问题……项目应该还是有保障的。”这种事情,后者根本没法解释。没见过HAL的魔幻,确实很难相信会有这种逆大天的航空制造企业。于是只好换个说法:“而且还有一点,LCA现在已经选择了F404做首飞动力,完全看不出有什么更换型号的必要,眼下M88-2的性能也不满足单发推动一架中型机的要求,我认为很可能只是借着M88当筹码,去通用电气那边压价而已。”“这倒是很常见的操作了,我认为浩南同志的顾虑还是有道理的。”刚刚一直没有吱声的李忠毅也插进话来:“竞标过程本身其实就会涉及到大量成本,如果非常确定就是作为议价筹码,没有中标可能的话,除非是有额外宣传层面的考虑,否则确实没必要去陪跑。”“……”……跟航展有关的话题很快告一段落。丁高恒今天特地把常浩南找来,自然不光是为了聊巴黎航展这么个小事。当然严格来说,真正要找常浩南面谈的,其实是李忠毅。“浩南同志。”后者从身边的公文包里掏出一个档案袋,交到常浩南手里:“月初的时候,有一家挪威企业向沪东造船厂提交了一份建造8艘LNG船的订单。”“沪东厂方面的意思是,船本身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但订单里面专门强调了要安装你们火炬集团专利的那套蒸发气再液化系统,所以这个合同具体能不能签,要怎么签,还要询问一下你的意见。”“本来他们是准备直接找你的,但前段时间一直联系不上,所以通过船舶工业集团层层上报,最后就到了我这里。”照理来说,航空动力集团这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长时间失联,完全可以当成事故来处理。不过常浩南毕竟长期身处科研一线,情况实在特殊,所以一般不会因为找不到他而大惊小怪。“问题肯定是没什么问题,我们那个BOG再液化系统完全适配沪东厂的Gas-Transport液货舱技术路线,如果结合天然气动力的柴油机,几乎能保